帮助 - 搜索 - 会员 - 日历
完整版本: 廈門的鸕鶿族群現況及分布地點
厦门观鸟会 > 观鸟论坛 > 厦门观鸟论坛
diomedea
大家好

我是台灣的鳥友 日前經由google 搜尋到貴會
我目前在進行金門島鸕鶿的研究
很想知道對岸的鸕鶿族群現況
有些問題 很希望跟廈門鳥友們交流

金門近十多年來有3000-10000隻鸕鶿度冬
分屬慈湖 太湖 凌水湖 西湖 等夜棲地
慈湖族群最龐大 近幾年來最大族群有5000-9100之譜
今年一月初 慈湖有9100隻夜棲 但是一月底後 只剩約7500隻
慈湖族群95%以上 都是出海覓食 而且幾乎都是行群體覓食
貴會於二月25日在機場冬側所觀察到的 便是一種群體覓食方式 履帶式覓食
這種履帶式覓食多在岸邊進行
另一種 圍旋式群體覓食 多是寬闊海域進行

根據我們的過去一二年的岸上觀察與快艇追蹤
鸕鶿出海覓食範圍可自角嶼至檳榔嶼 覓食採隨機搜尋 並無固定覓食地點
但是鸕鶿在成功群體覓食後 幾乎每天都會集體停棲在大嶝至澳頭間的泡沫魚排上 然後每天都會回到慈湖夜棲

我很想知道 廈門的鸕鶿族群現況及分布地點
也很好奇 鸕鶿會不會在廈門金門間來回移動
上週末我有專程到廈門來考察
沿著可及道路 把廈門港至大嶝島的海岸線查看了一遍
但是所見有限 很難看個周延
很希望貴會鳥友能夠提供廈門的鸕鶿相關觀察資料
尤其是族群現況及分布地點的資料
萬分感激

Tzung-Su Ding
ding@ntu.edu.tw
captain
欢迎diomedea先生!关于厦金海域的鸬鹚,我们厦门观鸟会的同人也观察多时,正好与您及金门地区的鸟友们多多交流。
菜鸟
前不久在厦门晚报和厦门商报看到机场附近海域有大群鸬鹚集群的报道

是金门跑来的吧
岩鹭
厦门没有针对鸬鹚的系统调查。
从这几年的出海观察,鸬鹚的群体性觅食在厦门分布不是很稳定,曾经在西海域、大嶝海域、同安湾(包括机场)都见过鸬鹚集群,至于夜栖地很少在厦门,想得起来的就坂头水库湖心岛,原来都跑金门去了,难怪总见到鸬鹚往金门方向飞。

谢谢diomedea!遗憾到厦门来未能谋面,听北极鸥谈到金门鸟会的朋友来厦。
金厦两地距离如此近,在鸟类的分布和数量上确实有必要合作。
赶紧合作。
diomedea
謝謝大家的訊息 感激不盡

我已跑過金門 台灣 青海湖等地有鸕鶿夜棲的地點
鸕鶿夜棲地選擇相當嚴苛
其共同特色是 樹林 緊鄰水邊 及無人為干擾
牠們對人為干擾相當敏感 干擾太多會使牠們改變夜棲地
之前用衛星照片看過 就覺得廈門的建設相當蓬勃 緊鄰水邊的樹林似乎不多了
在海上遙望對岸 海岸幾乎都是水泥化了
上週末實際探訪後 除了水庫的湖心島外 也都找不到適合鸕鶿夜棲的地方
所以我想在廈門夜棲的鸕鶿應該不會很多

接下來我上傳幾張相片給各位看
diomedea
金門機場出口 去年鸕鶿季的海報
diomedea
海上追蹤
diomedea
「圍旋式」群體覓食行為,目前所能找到最早之類似報導是Serventy(1939)對澳洲的Little Black Cormorant (Phalacrocorax sulcirostris)所做的報導。此群體覓食方式是鸕鷀群順同一方向,呈順時鐘或逆時鐘方向,時飛行前進、時漂浮拍水、時潛水捕魚,在外圍構成一環包圍網,雖然目前無法進行個體辨識,但是典型的個體行為模式是(1)依共同方向單獨前飛一段數公尺至十數公尺之距離,(2)降落後以雙翅拍打水面數秒至十數秒,(3)潛水,(4)在水面上停留,(5)以雙翅拍打水面數秒至十數秒,(6)順共同方向向前飛行。這飛行、降落、拍水、潛水、停留的行為並沒有一定順序,可以交錯進行(圖五)。當鸕鷀在外圍構成一環包圍網時,內圈也有許多鸕鷀,但其動作基本上多為潛水、進食、停留,很少有拍水及飛行之動作。外圍之鸕鷀,偶爾也可發現到有潛水捕食魚類之情形,但是潛水後浮出、嘴中叼著魚的情形,大多是在隊形的中間地區。整個隊形會整體呈不規則方向變動位置,但是變動速度相當緩慢。
diomedea
「履帶式」群體覓食行為,目前所能找到最早之類似報導是Murphy(1924, 1936)對南美洲的Guanay Shag (Leucocarbo bougainvillii)所做的報導。此群體覓食方式是鸕鷀群順同一線性方向,鸕鷀個體如戰車履帶般,進行飛行、休息、潛水、休息、飛行的動作。雖然無法進行個體辨識,但是典型的個體行為模式是(1)落在隊伍後方之鸕鷀個體向前飛至隊伍的前緣位置,(2)短暫在水面停留後潛水捕魚,(3)潛水後若成功捕到魚會進食,若沒捕到魚常會再進行一次潛水捕魚,(4)當鸕鷀個體落到覓食群體隊伍的後方時,會飛起到隊伍的前緣位置。進行履帶式群體覓食時,幾乎觀察不到雙翅拍水的行為,而且個體在成功捕食魚類之後,常常就會離開,不再參加覓食群體,這二點與圍旋式群體覓食有很大不同。
diomedea
鸕鷀集體於大嶝島、澳頭間海域蚵田之保麗龍浮標上休息之相片,背景為大嶝島
diomedea
慈湖空照圖
圖中 湖東北角白色區域是鸕鶿主要夜棲地
排遺把樹都染成白色的了
岩鹭
这是非常重要的资料,不知diomedea先生能否提供部分夜栖地的录像片段,有机会希望能把这样资料和厦门的情况在电视台上播放,以促进厦门鸬鹚栖息地和湿地的保护。
我的邮箱chzh@public.xm.fj.cn,以前我们有和杨瑞松校长有过接触,但对金门鸟类的情况还非常陌生。

另外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我们的网上有三位信天翁,有机会应该来个信天翁聚会。
diomedea
希望能跟廈門的鳥友增加聯繫
diomedea
衛星影像
斑鱼狗
感谢diomedea给我们的宝贵资料!我在机场观察到2次群体觅食行为,第一次就是报纸刊登的内容,根据你的资料,我看到的觅食行为包括了围旋式和履带式两种行为交替进行,但是细节观察得还不够。第二次,这些鸬鹚全部停在水面,没有觅食行为,后向东飞去,这次的数量有5000-7000只,而附近的村民说还有2次我没有看到,最多的时候比我看到的多1倍。这两次离岸的距离都比较近,尤其是第一次,最近时离岸只有10米左右。我想这些鸬鹚可能与金门有关系,就如你说的,它们的觅食地点并不固定,另外是不是有可能是迁徙路过或者迁徙前集群演习?在鄱阳湖的大雁就有迁徙前集群作练习的行为。
现在,在机场外围的养殖鱼排的漂浮物上休息的鸬鹚,数量在500-1200之间。
以前,机场外围海域养殖很少,就看不到这么多的鸬鹚停留,多是大群(数量有好几千只)从空中飞过,向东飞去。
信天翁
引用 (diomedea @ 2005-03-16 12:15 )
鸕鷀集體於大嶝島、澳頭間海域蚵田之保麗龍浮標上休息之相片,背景為大嶝島
*


是的,此景象我们于2004.04.06在大嶝岛海域搞海洋低栖生物调查时也见到过。
jiujiu
大家好!我是《中国鸟类观察》http://www.wwfchina.org/chinabirdwatch/的编辑,我看到了你们关于鸬鹚的讨论,很感兴趣,做了如下整理,我想把它用于37期的鸟类观察,请各位看一下文章有什么不妥之处,多提意见,谢谢!
鸟种辨识:
鸬鹚的群体觅食行为辨识
编者:本文整理自厦门观鸟会网站的论坛,由来自台湾的diomedea和版主岩鹭等参与讨论的普通鸬鹚问题,diomedea还附上了许多图片资料,请见:http://www.xmbirds.org/bbs/index.php?showtopic=24290&st=0

金门近十多年来有3000-10000只普通鸬鹚越冬,分布在慈湖、太湖、凌水湖、西湖等夜栖地,其中慈湖族群最大,近几年來最大族群有5000-9100只。与金门相望的厦门还没有做过针对鸬鹚的系统调查。近几年的观察表明,鸬鹚的群体性觅食在厦门分布不是很稳定,曾经在西海域、大嶝海域、同安湾(包括机场)都见过鸬鹚集群,但夜栖地很少,仅见于坂头水库湖心岛。鸬鹚的夜栖地选择相当苛刻,其共同特色是有树林、紧邻水边且无人干扰。厦门紧邻水边的树林很少,建筑物较多且海岸的水泥化都是无法成为鸬鹚夜栖地的原因。
今年一月初慈湖有9100只夜栖,一月底后剩下约7500只。慈湖族群95%以上都是出海觅食,而且几乎都是进行群体觅食。鸬鹚出海觅食的范围可自角屿至槟榔屿,觅食并不固定,但觅食后几乎每天都会集体停栖在大嶝至澳头间的泡沫鱼排上,再回到慈湖夜栖。鸬鹚的群体觅食方式主要有两种:

围旋式群体觅食方式:这种方式最早见于Serventy(1939)对澳洲的Little Black Cormorant (Phalacrocorax sulcirostris)所做的报道。此群体觅食方式是鸬鹚群顺同一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时飞前进、时漂浮拍水、时潜水捕魚,在外围构成一环保围网。对鸬鹚进行个体辨识的典型个体行为模式是:(1)依共同方向单独前飞一段几米至十几米的距离;(2)降落后以双翅拍打水面几秒至十几秒;(3)潜水;(4)在水面上停留;(5)以双翅拍打水面几秒至十几秒;(6)顺共同方向向前飞行。飞行、降落、拍水、潜水、停留的行为并无一定的顺序,可以交错进行。位于包围网内圈的鸬鹚很少有拍水、飞行的动作,外围的鸬鹚偶尔也有潜水捕鱼的行为,但是潜水后浮出并叼着鱼的情形多出现在中間地區。整个队形回整体呈不规则方向变动位置,但变动速度相当缓慢。围旋式群体觅食方式多见于宽阔海域

履带式群体觅食方式:这种方式最早见于Murphy(1924, 1936)对南美洲的Guanay Shag (Leucocarbo bougainvillii)所做的报道。此群体觅食方式是鸬鹚群顺同一线性方向,鸬鹚个体如战车履带般进行飞行、休息、潜水、休息、飞行的动作。对鸬鹚进行个体辨识的典型个体行为模式是:(1)落在对伍后方的鸬鹚个体向前飞至队伍前缘;(2)短暂在水面停留后潜水捕鱼;(3)潜水后若成功捕到鱼会进食,若没捕到鱼常会再进行一次潜水捕鱼;(4)当鸬鹚个体落到觅食群体队伍的后方时,会飞起到队伍的前缘位置。进行履带式群体觅食時,几乎观察不到双翅拍水的行为,而且个体在成功捕食鱼类之后,常常就会离开,不再參加觅食群体,這两点与围旋式群体觅食有很大不同。履带式群体觅食方式多见于岸边。
岩鹭
应该没有问题,我们也很感谢diomedea关于鸬鹚觅食行为的介绍,这对于业余观鸟者如何关注鸟类的行为活动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jiujiu
谢谢你们了!这么好的资料能让观鸟和做研究的人看到也真是件好事smile.gif
diomedea
[quote=jiujiu,2005-03-18 13:24 ]
大家好!我是《中国鸟类观察》http://www.wwfchina.org/chinabirdwatch/的编辑,我看到了你们关于鸬鹚的讨论,很感兴趣,做了如下整理,我想把它用于37期的鸟类观察,请各位看一下文章有什么不妥之处,多提意见,谢谢!


您好 很高興大家的回應
不過 我不願意我的文字與圖片被轉載
因為我的研究契約有規定
我必須有贊助者之允許 方能對外提供研究報告或研究報告的一部份
我希望我所提供的圖片與文字 就僅在廈門觀鳥會論壇內
沒有我的同意 請不要轉載在公開刊物上
感激不盡

如果要報導鸕鶿的訊息 我非常歡迎
但請大幅編輯我的原始文字 請不要整段引用
謝謝

DIOMEDEA
岩鹭
明白,我立即转达。
蓝色
当时的贴子http://www.xmbirds.org/bbs/index.php?showtopic=24185&hl=
蓝色
点击查看附件


当时的报道


数千鸬鹚舞翩跹

昨天中午在机场东侧的海面上聚集了数千只鸬鹚,形成一片“鸟浪”奇观,场面极为壮观。
昨天中午,厦门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的鸟人“斑鱼狗”给记者打来电话,兴奋地说在机场东侧的海面上发现数千只鸬鹚聚集的“鸟浪”奇观,记者恰好在机场附近采访,马上驱车赶往现场。在机场附近新的环岛路附近海边,远远看过去黑压压一片,呼啦啦的扑翅膀声响此起彼伏。靠近观察也不特别怕人,只见它们忽而低飞盘旋,忽而入水,有的在捉鱼,有的在海面浮游。忽然一艘运砖头的船过来,惊起了一大片。在头鸟的带领下,大群体始终保持着一个椭圆形的队型,在10平方公里大小的海面上“兴风作浪”,有时它们就在岸边,可以清楚地听到大队鸟群行动的拍翅声。趁“鸟浪”有点平息的时候,“斑鱼狗”举着望远镜说这数量估计在3000只左右,记者却只觉得有成千上万只。
记者与“斑鱼狗”猛按快门,直呼过瘾,慨叹要是有摄像机就更能记录这壮观的场面。远处机场的飞机起飞时也偶尔会惊起一片,但很快又降落下来。在机场航管部门工作的“斑鱼狗”马上给机场监管部门打电话,提醒他们小心鸬鹚飞过飞机跑道,他说如果这样会对飞行有严重影响。
但所幸的是这些鸬鹚只是在大离亩屿周围的海面低空活动,前后持续1个小时左右,另一位鸟人“上尉”闻讯赶到时,大群的已向刘五店方向远去。
“斑鱼狗”说以他多年的观鸟经验,在厦门还从来没见过这种“鸟浪”奇观,如此靠近海边又如此大的数量,场面之壮观,堪比鄱阳湖的鸟浪。他说这可能与这一带的养殖增加有关,海上养殖为它们提供食物,泡沫鱼排也方便鸬鹚的憩息。“上尉”说他前年也在大嶝岛与大金门之间的海域见到大群鸬鹚,他说这些有可能是在金门越冬的。
据了解这种鸬鹚学名叫普通鸬鹚,属于一般野生保护动物,俗称鱼鹰,是冬候鸟,每年10月份开始从北方迁徙到南方过冬,到次年的4月份左右才开始返回北方,厦门是它迁徙的“驿站”和“终点站”它是厦门滨海湿地的数量优势种。在厦门经常有人说见到大雁迁徙从天空飞过,这其实是鸬鹚,大雁并没有从厦门经过。





小资料:

物种名称:[普通]鸬鹚

拉丁文名: Phalacrocorax carbo

物种特征:

描述:体大(90厘米)的鸬鹚。有偏黑色闪光,嘴厚重,脸颊及喉白色。繁殖期颈及头饰以白色丝状羽,两胁具白色斑块。亚成鸟:深褐色,下体污白。 虹膜-蓝色;嘴-黑色,下嘴基裸露皮肤黄色;脚-黑色。 叫声:繁殖期发出带喉音的咕哝声,其他时侯无声。

分布范围:北美洲东部沿海、欧洲、俄罗斯南部、西伯利亚南部、非洲西北部及南部、中东、亚洲中部、印度、中国、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部分鸟为季候鸟。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各地的适宜环境。大群聚集青海湖。迁徙经中国中部,冬季至南方省份、海南岛及台湾越冬。于繁殖地常见,其他地点罕见。大群在香港(米埔)越冬,部分鸟整年留在那里。 习性:繁殖于湖泊中砾石小岛或沿海岛屿。在水里追逐鱼类。游泳时似其他鸬鹚,半个身子在水下,常停栖在岩石或树枝上晾翼。飞行呈"V"字形或直线。中国有些渔民捕捉此鸟并训练它们捕鱼
蓝色
晚报的报道



http://www.csnn.com.cn/2005/ca313598.htm



数千鸬鹚翔集厦门海域(图)



(2005-02-26 13:48:31)

估计来自青海湖,将在金门越冬,受海水养殖吸引来厦觅食

本报讯 ( 记者 徐雁宁 摄影 江航东) 昨天中午,高崎机场东侧的海面上出现了罕见的一幕:数千只鸬鹚在海面上时而上下翻飞,时而潜水嬉戏,呼啦啦的扑翅膀声响此起彼伏,场面壮观。


途经此地的司机们被这一“鸟浪”奇观震慑住了,纷纷停车驻足观看。


只见海面上黑压压一片,鸬鹚们忽而低飞盘旋,忽而入水,有的在捉鱼,有的在海面浮游。忽然一艘运砖头的船过来,惊起了一大片。远处机场的飞机起飞时也偶尔会惊起一片,但鸟群很快又降落下来。在头鸟的带领下,鸟群始终保持着一个椭圆形的队形,在海面上“兴风作浪”。有时它们靠近岸边,观众可以清楚地听到大队鸟群行动的拍翅声。鸟群在这片海域前后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随后“大部队”向刘五店方向远去。据估计,这群鸬鹚的数量在3000只左右。


厦门观鸟会的小江是最早看到这一奇观的厦门市民之一,他对记者说,可以感觉得到这些鸬鹚非常快乐,无论是潜水还是飞翔,它们的动作都非常一致,它们好像是在过节一样。


小江说,鸬鹚是厦门常见的冬候鸟,冬季的时候,在厦门岛的筼筜湖、马銮湾和养殖户的鱼池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这种俗称“鱼鹰”的鸟,但所见到的鸬鹚大多只是三五只,并不成群。偶尔见到成群的,也只是惊鸿一瞥,它们大多忙着赶路。


小江说,在厦门还从来没见过这种“鸟浪”奇观,如此靠近海边又有如此大的数量。其壮观的场面,堪比鄱阳湖的“鸟浪”。


据了解,这次聚集的鸬鹚学名叫普通鸬鹚,属于一般野生保护动物,夏天的时候,它们一般在青海湖的鸟岛等地繁殖,每年10月份开始,从北方迁徙到南方过冬,次年的4月份左右才开始返回北方,厦门和金门是它们的越冬地之一。据介绍,金门的鸬鹚数量据说有8000只左右,金门还有专门的鸬鹚节。厦门以前越冬的鸬鹚数量很多,但最近几年,它们的数量越来越少,据厦门观鸟会介绍,目前厦门岛上可以见到的鸬鹚数量一般在几百只左右。


小江说,这群鸬鹚有可能是在金门越冬。它们突然“造访”厦门海域,可能与这一带的养殖增加有关,海上养殖为它们提供食物,泡沫鱼排也方便鸬鹚们憩息。


(厦门晚报)
蓝色
这是当时用200mm的镜头拍的
丫丫
很好的观鸟学习材料~~~~~~~~谢谢!
斑鱼狗
[quote=diomedea,2005-03-21 14:14 ]
[quote=jiujiu,2005-03-18 13:24 ]
大家好!我是《中国鸟类观察》http://www.wwfchina.org/chinabirdwatch/的编辑,我看到了你们关于鸬鹚的讨论,很感兴趣,做了如下整理,我想把它用于37期的鸟类观察,请各位看一下文章有什么不妥之处,多提意见,谢谢!


您好 很高興大家的回應
不過 我不願意我的文字與圖片被轉載
因為我的研究契約有規定
我必須有贊助者之允許 方能對外提供研究報告或研究報告的一部份
我希望我所提供的圖片與文字 就僅在廈門觀鳥會論壇內
沒有我的同意 請不要轉載在公開刊物上
感激不盡

如果要報導鸕鶿的訊息 我非常歡迎
但請大幅編輯我的原始文字 請不要整段引用
謝謝

DIOMEDEA
*

[/quote]
您的严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jiujiu
大家好,谢谢岩鹭的提醒和网友们提供的信息。我很理解DIOMEDEA必须遵守研究契約。因为您对两种觅食方式的描述是我想采用的主要部分,但不幸与您的研究契约相冲突sad.gif
不过能看到这样好的内容还是很高兴的,长知识了smile.gif
希望DIOMEDEA和诸位能积极为《中国鸟类观察》投稿,本简报是我们几个观鸟者自发编辑的,读者为各地鸟类学者、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和无上网条件的观鸟者,来自GGF资助,在wwf上有电子版,并向上网不方便的读者免费赠阅。

[quote=斑鱼狗,2005-03-22 10:57 ]
[quote=diomedea,2005-03-21 14:14 ]
[quote=jiujiu,2005-03-18 13:24 ]
大家好!我是《中国鸟类观察》http://www.wwfchina.org/chinabirdwatch/的编辑,我看到了你们关于鸬鹚的讨论,很感兴趣,做了如下整理,我想把它用于37期的鸟类观察,请各位看一下文章有什么不妥之处,多提意见,谢谢!


您好 很高興大家的回應
不過 我不願意我的文字與圖片被轉載
因為我的研究契約有規定
我必須有贊助者之允許 方能對外提供研究報告或研究報告的一部份
我希望我所提供的圖片與文字 就僅在廈門觀鳥會論壇內
沒有我的同意 請不要轉載在公開刊物上
感激不盡

如果要報導鸕鶿的訊息 我非常歡迎
但請大幅編輯我的原始文字 請不要整段引用
謝謝

DIOMEDEA
*

[/quote]
您的严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quote]
蓝色
顶下
岩鹭
看到这篇文章时,还以为Diomodea是个老学者呢。治学严谨—实在是我们学的榜样。转贴一篇Diomodea年轻时写的观鸟与研究感想(不好意思,未经本人许可):

我看了十年鸟 虽不怎么认真 倒也认识不少的鸟友

有一些人是很不怎么样的不想置评 可是我看过大部份的鸟友都是

善良 亲切 质朴 充满热诚 乐于助人

对自然存有一份谦逊之情 积极的投入赏鸟活动

很多人是近乎 饥渴 地想要对台湾鸟类研究尽一分心力

好些人看了十几二十年的鸟

论时间 只数 种类 远远比所谓的鸟类学专家超出甚多

可是想要做点小小研究 往往力不从心 不知如何着手

或是 勉强作起 流血流汗 呕心沥血之作

却被那些看鸟经验远远不如自己的台北鸟专家评定为

不够科学 没有学术价值 心中难过可想而知

写本文的动机 主要是鸟板上前阵 X & Y 二造之间的纠葛

其次也是深感于台湾鸟类基础研究实在是贫乏

给台湾现有的鸟类专家做到死 也补不来

众多鸟友又是那么亟于投入业余研究工作

可是又常做了不少白功 实在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我的意见不一定是好的 不一定是正确的 完全的

我只是一个有幸在学术殿堂读了几年书的谦卑小鸟友

花了几天时间 打了这篇像期末报告的东西 目地是想抛砖引玉

虽然快期末考了 希望大家在看看我的文章后

不管你看了多少年鸟 读了几年书 也请你把你的意见给大家看看

在良性的互动讨论下 真理总是越来越近 也让这个板有一些 另类的营养

这篇我只贴在我最熟的台大鸟板 及生物板 欢迎版友转贴于各板

但转载于刊物 请先征得同意 我把我的意见分为三部份

第一 我想讨论甚么是科学研究 怎么做才算具有科学性

第二 我想提出我认为业余鸟友在作研究时须要改进的地方

包括不能容忍的大恶 与美中不足的小恶

最后 是我对有心从事鸟类研究的鸟友们的一点个人建议
--------------------------------------------------------------
我把鸟友所做研究常见不好的地方分成三类

其中的首恶是 蓄意的夸张事实 甚至无中生有

其次就是 无心的扭曲事实

虽然是无心 感情上可以原谅 但是对科学的杀伤力却跟造假没甚么差别

最后就是 无心的模糊事实 这个杀伤力比较小 但是还是有不少困扰

同时会使你这个研究的学术价值大为降低

一般鸟友看鸟 总是喜欢看到越多种或是稀有的鸟种

因此在进行赏鸟活动时 常常搀杂有竞赛或寻宝的情绪

在进行鸟类研究 尤其是鸟类相调查时 优秀的辨鸟能力当然是必要的

但是应该是尽量避免误差 把事实投射出来 跟鸟友出去做鸟类相调查时

有时会有些 热心 的鸟友跑来问我 谓 少年仔 你看到几种

我说二十种啊 他就很兴奋的说 啊 你们这些还是菜鸟

我看到四十种你知道吗 其中包括 ﹗@@#$#﹗~﹗%^%^%$﹗$%^&%

不是说自尊心受不受损的问题 而是我后来尝试跟这些人一起调查

发现这类人他们还是抱着 一般赏鸟时 种类稀有化 种数极大化的心态来做研究

对常见种不屑一顾 然后 对越稀有的鸟种 的鉴别认定标准 越宽

常常只是为了发现稀有种的那种优越感 爽快感 而把一些其实不是很确定的稀

有种 加进去 甚至把一些 想当然尔 应该出现的鸟种加进去

这对科学家来说 是最罪恶的事情 就跟军人通敌叛国是一样

我曾经搜寻查阅引用过很多很多鸟类相调查报告 不是说我自己觉得自己是权威

而是有些调查区域我都常去 可是 有些报告里面的结果 真是到了匪夷所思的

地步 真不晓得该不该尊重人家辛苦得来的结果

当然我相信这些人只是少数 但是真的奉劝各位鸟友 在做分布调查时

我们 宁可放过百只 不可错认一种 越稀有的鸟类 你越难有机会认识他

你的鉴定标准就应该更严苛 鸟功尚未昭公信的鸟友的数据不要用

讲话膨风的鸟友的资料也不要用 无心的过失 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我把我觉的不好的 列出其中数项
-2-
首先我要先说一个 二元论 也就是 自然可以分为二个层次

一个我姑且翻成现象(pattern) 另一个我翻成机制(process)

它们的关系可用一个简单化的方程式表示
Y=f(x)
Y是现象 x是造成Y现象的因素(factor)

它们之间的关系f 称为机制

在研究机制之前你必须先确定现象 譬如说 有人说一个假说 说

李登辉因为当总统当太久 所以头壳有点concrete(人民的头家不要打我)

如果你要确定这个说法 第一你要先确定

concrete到甚么程度才叫concrete 然后看看李登辉的头壳是不是concrete

如果证实李登辉的头壳不concrete 这个假说就没有进一步讨论的意思

如果证实李登辉的头壳真的concrete了 你要小心证明李登辉头壳concrete

真的是总统当太久 而不是因为其它原因

譬如说 小时候剑道打太多 或是被高尔夫球K到

写的可能又有点太龟毛了 我所要说的是

鸟友常常在没有把现象确定 或是搞清楚之前

便想跳过这个阶段 直接去探讨机制

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3-
其次是 实验前没有预先设定假说

套句小马哥刚说的话 就是 不知为何而战

所有人在真正开始收集数据(data)之前

最好最好都要搞清楚 你到底是想解答甚么问题

能够做出清楚干净的 互斥互补假说群是最好

真的不方便设定虚无假说 也就认了

但是不能说先做再说 做了再看看能解答甚么

收集的资料不一定只限定于解答你这个问题

有时后一套数据可以顺便解答好几个问题

但是如果你收集的数据不能解答你原来的问题

那就叫做 失败

如果你想来想去 想到快疯了

还是想不出一个可行的办法 去解答你的问题

换个问题 换个你可以解答的问题

千万不要做白功 做傻事

当然我不是鼓吹说 明天开始你去看鸟

心中没有目的没有问题 就不准看

好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由无目的 的观察而来

而且 科学家有些时候也是收了一些数据

然后事后发现其实这些数据也能解答其它问题

我是想说 在你想说要花一笔时间心血

来做一个调查或研究前 要先想清楚你的目的是甚么

不要在花了时间心血后 发现到你收的资料竟然不能fit

之前所花的时间心血变成一种shit

同样的 当鸟友在做娱乐性赏鸟时

也可以试着不断地问自己问题 然后尝试着不断地给自己假说

然后你以后看鸟时 可以看看 你眼前这个case支持你那一个假说

这样看鸟应该会比较好玩吧
-4-
还有鸟友做的研究常常还有一个不好的地方

就是抽样不具代表性 甚至是扭屈性

统计学中的抽样设计 是有点畏人

我不是说鸟友要做研究就要先懂抽样设计

很多很多科学家也不是真正懂这玩意

但鸟友常常做了一些common sense就可避免的

抽样设计最重要的目的在 不偏不倚性(unbiased 抱歉 实在不晓得怎么翻)

做研究时 鸟友们一般很难根绝一般赏鸟时种类稀有化 种数极大化 的心态

常常会说 啊 那条线没甚么鸟啦 啊 那个时候看不到鸟啦

然后就省略了一些取样工作 这样不行的

要了解一个现象 就一定要先有全观

譬如说要做一个区域的鸟类相调查 我们就要努力涵概所有的重要栖地或季节

不能说那地方看不到甚么趣味鸟就不去 譬如说要做一个鸟种的全日行为调查

不能说鸟晚上应该不会活动就不看 真要不看是可以

但是要先扎扎实实确定晚上真的没有

有去看然后是有1 跟 有去看然后是没有0

是具有同样的价值 没去看N/A 就是甚么都没有 甚么都不能说

当然 能采用其它人已经做过的结论是最好

科学本来就要踩在别人的肩膀上 不需要事事重复确认 但是 如果

你觉得你的研究会是别人未来的基础时

请确定你的肩膀够稳够沉 别一站就垮
-5-
然后另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取样没有固定化

明明想了解季变化 上个月走那条路 本月走这条 下个天再换一条

或是上个月阿狗做 这个月我做 下个天阿猫来

或是 常见鸟友在调查或观察时

看到有趣的鸟 就抓狂了 一直看 追着看

就忘了他还有大半条穿越线必须要在 某一限定时间下走完

我们所要观察的自然现象已经够复杂了

而且我们没有办法控制自然中的变因

如果我们没办法控制自己 尽量固定取样方法

会扩大 非随机变异 或 随机变异 而把事实模糊化

-6-
再来就是 推理环结没有搞清楚 或 因果之间连结不对

这个错误 专家也常常犯 因为 生态性现象很复杂

可是生态性的研究 又常常不得以必须

用归纳式的思路来进行研究 有很大的关系

可是绝大部份可以用细心的思考就可以避免

我也词穷 不晓得该怎么形容 还是举例子好了

最简单的 譬如说

我们现在有一条穿越线穿越人工林与原始林

在原始林中的部份 占 70%

在人工林中的部份 占 30%

我们想要问原始林鸟多还是人工林鸟多

结果出来 发现原始林有30种 人工林有20种

所以说原始林比人工林鸟种要多 对吗

或许原始林真的比人工林鸟种要多

但是手上数据并不能适切回答这个问题

那么 换个说法

30除以0.7 小于 20除以0.3

所以人工林实际上比原始林鸟种要多 对吗

或是说 假设 我们现在发现黑面琵鹭晚上的活动量大于白天

而且其主要的觅食活动也集中在夜间 所以说黑面琵鹭是夜行性动物 对吗

或许对 或许不对 或许 操控黑面琵鹭觅食活动的因素是潮汐

在我们二十四小时观察的那几天中

晚上 适合黑面琵鹭觅食的时机 较多

跟白不白天没甚么关系

就算就算 再进一步做研究确定

月不月圆 潮不潮汐

跟黑面琵鹭觅食也没甚么关系

它们真的就是爱在晚上觅食

所以说黑面琵鹭是夜行性动物 对吗

我们没办法观察黑面琵鹭在繁殖地的作为

只有几个月渡冬期的资料 所以说黑面琵鹭是夜行性动物 对吗

我想 或许说 在*^&%$^&*%$()的情况下

黑面琵鹭的觅食活动集中于夜间 争议性会比较小

推敲推敲 越推越稳 越敲越实

把捣蛋鬼(confounding factor)挑出来 不要他们让迷惑了你
-7-
下一个 常常不注重精确性 忽略误差

我们都知道 无论任何测量都会有些误差

那更何况是观察哩

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能容许多少误差

而你也能把这误差减少到容忍范围内

如果误差超出容忍范围 那就没搞头了

我也不是要鸟友去学统计学

我不想不会也不敢解释有关误差的数理基础

只是想提醒鸟友 如果你看鸟经验够 而够细心

你应该可以发现到很多很多的人为或自然因素

会影响到你对鸟类的观察结果 对不对

这些因素我怎么也举不完

可是这些因素 众高深鸟友大都了然于胸

这些因素所可能造成的影响

众鸟林高人也大概心里有数

如果你能准确估计 这些捣蛋鬼所造成的误差

而且这些误差又可容忍时

那当然是由他去了

不过我想敢大声说他能准确估计的人不多吧

那我们是不是 该努力去控制变因 降低误差呢

不要让误差耍了你了
-8-
很多误解都是专有名词误用所造成

任何时候 如果你要用到专有名词

要先确定你真的没用错

譬如说 你想陈述乌秋夜啼这个现象

你可能会说 废话

我昨天夜里三点

活生生看到他(或她)在电线上鬼叫

这还有甚么好确认的

但是

你先确定你所认为的乌秋 和别人所认为的乌秋

你所认为的晚上? 和别人所认为的晚上 和你所认为的啼 和别人所认为的啼

是一致的 这个例子可能是最爽快的例子 也是很白痴的例子

因为乌秋的分类地位没有甚么争议

把学名写出来 应该大家就知道那是甚么东西

晚上以日落到日出定义 也不容易有争议

甚么叫 叫 也没甚么争议

但是自然现象常常是太复杂了 所以

科学家不得不创造很多的字汇来描述某一类!@#$

形成自己专有的一套 科学语汇学

这些语汇都定义的相当清楚

而且大多是很抽象的

用要这些语汇 就要把定义搞清楚

你不懂 还要用这些字搞科学 就是一种祸害

所以 小心期末考考解释名词

所以 也请小心你用的专有名词 譬如说

夜行性动物 繁殖季 迁移 $#%$%^&&& 等等

跟科学家一般公认 沿用的定义一不一样
-9-
没力了 最后一个了

没有提供同辈或后进 必要的信息 例如采样地

这可能是最容易令人扼腕 也最容易改善的

如果你能记载

1997年6月1日下午三时四十五分至四时二十五分

于台北市关渡平原之堤防最近关渡宫的水门处

目击夜鹭23只 小白鹭3只 麻雀73只

于北岸摊贩之违章建筑觅食

为什么你要记载

1997年6月1日下午 关渡

夜鹭 小白鹭 麻雀

当然我不是希望您记载

台湾蓝鹊幼鸟A 于1997年6月1日下午

三时四十五分二十四点三秒起

头上抬47.3度 向167度角 鸣叫了12.4秒

而是数据一旦被记载后 compiled

它只能被加成 永远没办法再被细分

如果范围太大了以至于超出所采用的时空尺度

或许是很宝贵 很难过 一点也没有用

譬如说史温侯在1xxx年x月x日(忘了日期)

在关渡看到六只朱鹭嬉戏

所以说我们可以不仅知道朱鹭曾在台湾出现

而且也知道在那里 可能是渡冬或繁殖

如果史温侯只是在他的台湾鸟类名录

写下 朱鹭 我们后人根本不知道朱鹭在台湾那个县市出现

那一年也不晓得 猜都不能猜朱鹭来台湾干嘛

甚至会怀疑 史温侯有没有写错啊

所以我乞求各位鸟友 拜托 因为我有切身之痛

时间空间 能细就细 因为粗了就不能再细 细了还能再粗

还有不管是分布调查或行为观察

能把所有相关环境因子记下最好

以后回头再看看 通常可以启发你些什么

鸟林高手在看鸟多年后 应该会

体会到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鸟类出现或行为

譬如说 巨栖地 微栖地 潮汐 或 ﹗@#$@#%

如果你能顺手之劳把这些伴随因子记下来

然后积多了 做一些有趣的计算

就算当不了达尔文 不也是很好玩吗

--------------------------------------------------------------

终于打到这里了 我要再重复一次

我的用意不是在吓倒有心研究的鸟友

说学术研究不是普通人做的来的

其实我们台湾的学术水平实在不是顶尖

很多生态性研究 专家都还在邯郸学步

或者是 根本就还没有人踏进

我所提出的意见 虽然不完全对 但都是

我想了很久觉得是 常见却又容易避免的缺点

如果你觉得这些都不适用于你身上

恭喜你 崇拜你

如果你觉得有些地方是适用于你身上

你不用花太多心血就可以改进

当然你觉得我说的不好或不对

我也很希望你能给我成长学习的机会

接下来我想说的是我对鸟友们的一点个人意见

有点见人见智 而且也要花一些心血的

第一 多读书

虽然自己一步步 问问题 作实验 找答案

比直接查书翻报告 来的有趣太多了

但是如果你想跳过别人早就知道的东西

做一些有趣 比较 sophisticated 的东西

不读书是不行的 真的

不过很不幸 台湾有关鸟类生态的中文书

实在是所待有人啊

中文的研究报告 质量还能大幅改善

少数的硕士论文 又杯水车薪

真要得到好的信息 知识 与 素养

不读英文书是很慢的 程度也有所限制

以前我还是小鸟友时 看到 xyz

从他自己收集的原文书中 娓娓道出

很多宝贵却又切身的信息时

就觉得有为者当如是也

现在 英文书和期刊读了那么多年

真的是 很多很多的东西都在别人的书里

不过问题是 不少鸟友有语言隔阂

就算没有语言隔阂 台湾也没几本能看

像台大动物系系图

鸟类的书占了二三个书架 以前觉得很多

到美国普通大学图书馆一看

犒 同一个书目码的鸟书 就占了十几个书柜

虽然同样都少有人翻阅

但是真要查起东西 在台湾怎么查啊

所以 希望台湾能多进一些鸟书鸟期刊

希望有人能写写有营养的中文书书

希望台湾鸟类研究的调查报告水平突增

希望台湾有更多人愿意从事鸟类研究

更希望有心的鸟友能在贫乏的学习环境下

还能秉持热诚 恶境中求成长

第二 鸟类学相关的研究有很多不同类型

但其中有很多是 需要大笔金钱 时间

有些是 需要特殊仪器 或大量标本

有些是 需要特殊或专精的学术素养

有些是 需要牺牲鸟类生命

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当然 有时透过组织如鸟会 及申请计划

金钱 时间 及人力不是问题

特殊仪器钱砸下去就拿回来了

像系放 无线电追踪 等等就可以做了

我愿意相信这些

花废不少金钱时间 动员不少人力

的大型计划的主事者们都具有相当素养

会虚心察纳雅言 尽心追求更好的研究方法

而不致浪废时间金钱人力 扮家家酒

如果你没有透过组织

而仍想尽一己之力做些研究

我向您致上深深的敬意

也向您强烈推荐 做鸟类的生活史

包括习性 分布 行为 ........

您可以针对一或几种您很容易接触的鸟种

长期地问问题 做观察 找答案 再问新问题

不需要跑太远 不需要什么钱 什么仪器

把您的结果写出来给台湾

便给台湾鸟类提供很宝贵的信息

生活史是生物学 的必要基础

没有这些基础信息 很难往上搞

台湾的鸟类研究

光复前 都给殖民者做去了

光复后更惨 几乎几乎无人闻问

一直到二三十年前 才开始有人又打开门

近十几年是进步的很快

但是还有太多太多的 盲点 存在

其中有很大一部份是生活史资料

譬如说 红头山雀什么时候繁殖

红胸啄花鸟是不是一年繁殖二次

跟桑寄生科植物有什么暧昧关系

冠羽画眉是不是真在搞合作繁殖

台湾的红尾鹟冬天跑到那里去躲

金翼白眉为什么有那么多种声音

乌秋为啥常在春末夏初深夜鬼叫

什么声音是某种鸟的song而不是call

有些鸟友对这类问题心中都有一些答案

可是能提供客观答案的不多

能有白纸黑字的少之又少

可是不管是鸟友 或是 专家

都受害于这种信息上的严重匮乏

你 可以帮大家 可以帮台湾

有些人在努力提倡

赏树 赏蛙 赏鱼 赏蝶 赏鲸 赏猴 赏..

可是我们都相信不管赏什么

不管在台湾还是国外

赏鸟永远比赏 @#$%^&* 更蓬勃

其它生物永远没办法与鸟类争宠

对不对 众鸟友们

所以说 除了经济性生物种

如淡水鱼因垂钓 针叶树因砍伐

虽然我们觉得鸟类的信息还是很贫乏

但是比上不足 比下绰绰绰绰有余

想想爬虫类吧 唉

想想蝙蝠吧 唉

想想昆虫吧 唉

想想花草树木吧

我不是要各位鸟友变节 改赏其它生物

而是我猜想所有的鸟友一定都是

对自然真正有种亲近感才会喜欢赏鸟

那为何不在看鸟之余

多多注意其它生物种哩

而且藉由观察鸟与其它生物之间的互动

如此你才会更了解自然的整体性

才能 由赏鸟中看自然

而且其它生物的信息那么贫乏

又不像鸟类有那么多热心的鸟友帮忙

一点点举手之劳 可能就是很大的功劳

在路上 拣一只蝙蝠尸体回来

耶 变成台湾第三只所能采集到的标本

发现 有一种青蛙声音很陌生

回来翻翻图鉴 听听录音带 还是没有

报人去看 耶 世界新种

如果你想对那种探索陌生所发现到的

惊奇感 或 成就感 感到着迷的话

或是想帮帮台湾的基础生物学

试试其它生物吧 越冷门越好

你的成就会越大

科学不是万能 科学有科学的极限与缺陷

它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尤其牵涉到人类的价值观念时 更是无能

很多鸟友由于观察自然 进而关怀自然

在很多牵涉到自然保育的议题时

譬如七股工业区 新南横

由于鸟友比较接近自然 比较了解自然

甚至手上还有由调察所得到的科学证据

所以常形成一种团结而另类的声音

通常倾向于保育 反对开发

保育与开发是一种资源的经营利用问题

因为事事都牵扯到人民的意愿 问题

科学在这上面所能做的 其实很有限

科学家对全球变迁 生物岐异度减少

所引起的环境稳定性等等问题

其实还不是很有结论

因为大家都看到 科学

必须受制于 客观 审慎 逻辑 的科学方法

碰到这种问题 科学家只能说

根据我们的了解与判断

人类再这样下去 会有很大的麻烦

我不是反对保育 给保育漏气

只是希望大家了解科学在这上的无力感

不要奢求 科学能帮些什么

科学家充其量只能提供一些背景资料

真正能帮忙的 就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让他们了解 我们需要保育 不只因为

我们想活的更好 更有尊严 还是希望

为人类未来的生存买一份保险

不然保育工作没什么希望的

所以 如果说

政府说谎 扭屈民意 甚至公然违法

我们要当然要抗争

但是如果一项决定是

这土地上大部人民同意或没有意见时

别抗争了 教育 是我们最该做的事

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
写于1997年六月
燕鸥
引用 (岩鹭 @ 2005-11-18 09:23 )
多多注意其它生物种哩

而且藉由观察鸟与其它生物之间的互动

如此你才会更了解自然的整体性

才能  由赏鸟中看自然



科学不是万能  科学有科学的极限与缺陷

它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尤其牵涉到人类的价值观念时  更是无能

很多鸟友由于观察自然  进而关怀自然

在很多牵涉到自然保育的议题时

譬如七股工业区  新南横

由于鸟友比较接近自然  比较了解自然

甚至手上还有由调察所得到的科学证据

所以常形成一种团结而另类的声音

通常倾向于保育  反对开发

保育与开发是一种资源的经营利用问题

因为事事都牵扯到人民的意愿 问题

科学在这上面所能做的  其实很有限

科学家对全球变迁  生物岐异度减少

所引起的环境稳定性等等问题

其实还不是很有结论

因为大家都看到  科学

必须受制于 客观 审慎 逻辑 的科学方法

碰到这种问题  科学家只能说

根据我们的了解与判断

人类再这样下去  会有很大的麻烦

我不是反对保育  给保育漏气

只是希望大家了解科学在这上的无力感

不要奢求  科学能帮些什么

科学家充其量只能提供一些背景资料

真正能帮忙的  就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让他们了解  我们需要保育  不只因为

我们想活的更好  更有尊严  还是希望

为人类未来的生存买一份保险

不然保育工作没什么希望的

所以  如果说

政府说谎 扭屈民意 甚至公然违法

我们要当然要抗争

但是如果一项决定是

这土地上大部人民同意或没有意见时

别抗争了  教育  是我们最该做的事

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
写于1997年六月
*



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不断接近的。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当科学不能解决问题时,我们倾听心灵的呼唤,听从自然的召唤,总可以做出点什么的。
云鹤
收藏细读
XP
引用 (岩鹭 @ 2005-11-18 09:23 )
-8-
很多误解都是专有名词误用所造成

任何时候  如果你要用到专有名词

要先确定你真的没用错

譬如说 你想陈述乌秋夜啼这个现象

你可能会说    废话

我昨天夜里三点

活生生看到他(或她)在电线上鬼叫

这还有甚么好确认的

但是

你先确定你所认为的乌秋  和别人所认为的乌秋

你所认为的晚上? 和别人所认为的晚上 和你所认为的啼  和别人所认为的啼

是一致的  这个例子可能是最爽快的例子  也是很白痴的例子

因为乌秋的分类地位没有甚么争议

把学名写出来  应该大家就知道那是甚么东西

晚上以日落到日出定义 也不容易有争议

甚么叫  叫  也没甚么争议

但是自然现象常常是太复杂了  所以

科学家不得不创造很多的字汇来描述某一类!@#$

形成自己专有的一套 科学语汇学

这些语汇都定义的相当清楚

而且大多是很抽象的

用要这些语汇  就要把定义搞清楚

你不懂  还要用这些字搞科学  就是一种祸害

所以  小心期末考考解释名词

所以  也请小心你用的专有名词  譬如说

夜行性动物  繁殖季  迁移 $#%$%^&&& 等等

跟科学家一般公认 沿用的定义一不一样
--------------------------------------------------------------
写于1997年六月
*


昨天终于找到了,乌秋原来是‘黑卷尾’! 这家伙看来还挺有意思的,不但会用铁扇一样的翅膀扇人 还会‘夜半鬼叫’! laugh.gif 有机会一定瞅瞅
狐狸
汗颜汗颜
惭愧惭愧 em01.gif

[quote=岩鹭,2005-11-18 09:23 ]看到这篇文章时,还以为Diomodea是个老学者呢。治学严谨—实在是我们学的榜样。转贴一篇Diomodea年轻时写的观鸟与研究感想(不好意思,未经本人许可):

我看了十年鸟  虽不怎么认真  倒也认识不少的鸟友

有一些人是很不怎么样的不想置评 可是我看过大部份的鸟友都是

善良  亲切  质朴  充满热诚  乐于助人

对自然存有一份谦逊之情  积极的投入赏鸟活动
这是我们论坛页面的一个简化版本. 查看包含更多信息的完整版本请您点击这里.
Invision Power Board © 2001-2024 Invision Power Services, Inc.